首页  太原心理咨询  儿童学生心理咨询  婚恋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成向东  新闻资讯  中心动态  咨询向导  联系我们
焦虑  失眠   强迫   抑郁   疑病   恐惧   易激怒   妒忌   人格障碍   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医术还是教育法?
      著名教育家陶宏开先生以解决网瘾问题而著称。他也因为这个名气被媒体陷害过一回。某次,两家报刊合办了一个网瘾问题讲座,台上是陶宏开等专家,台下有数百名听众。主持人叫了两个网瘾少年上台,请陶先生当场解决!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不要说解决,双方连对话都无法进行下去。于是媒体称:网瘾专家败走麦城!媒体策划了一次不错的新闻事件。这个事件之所以有新闻性,在于它满足了公众对心理疾病的一般印象:你们不说网瘾是一种“病”吗,那好,我们就看看心理医生  怎么药到病除!然而,让陶宏开先生成为事件里的主角,多少有些不厚道。陶先生不是心理医生,是教育工作者。他本来就反对把网瘾当成病,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教育问题,希望施以长期细致的行为矫正。你爱听音乐吗?喜欢读书吗?喜欢哲学思考吗?好的,但是现在,你做了这些也有可能算是接受了心理咨询,因为心理咨询的魔法库里已经出现了音乐疗法、读书疗法、哲学疗法。在前面一章中,笔者分析了许多心理疾病其实不能算病,而是错误的行动定式。

      那么,既然没有“病”,心理治疗又如何谈起呢?这就是本篇要讨论的问题:那些被称为“××心理疗法”的技术,到底是医术,还是教育方法?如果它们一定要被标记为“疗法”,那么它们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在西方国家,一种“疗法”要经过哪些检测?首先,判断一种“疗法”是否有效,要考虑人体自身存在着强大自愈潜力。许多疾病不用任何治疗都是可以自愈的。你在夏天吃坏了肚子,根本不去治,它也决不会拖到冬天。你在冬天得了感冒,完全不理睬,也不会拖到夏天。当然,它们有可能加重,引发其他疾病。但大部分情况下,你的身体可以直接3 38治愈这些小病小灾。除了自愈能力,一种疾病还可能因为治疗以外的因素而痊愈。

       比如,假设一个人因为营养不良而患病。医生并没有看出病因,开了其他的药。过了一段时间,病人的营养跟上了,病自然好转,但却可能被误归为这种药起了作用。所以,医学界研制一种新药,必须严格控制相关变量,保证病愈确实属于药效。即使确实是属于药物或治疗起了效果,还要考虑是否属于安慰剂效应,也就是药物或者治疗本身并无效果,但病人相信它有效果,于是就产生了效果。“生物磁力”、 “外气发放”这些在物理上都被检验为并不存在,但确实对许多病人产生了效果。它们不正是心理咨询的前身吗?检验安慰剂的原则很简单:相信它的人接受了治疗会有效果,不相信的人接受治疗没有效果,那就是安慰剂效应。比如,古今中外人们寻找了无数的壮阳偏方,无一被检验出有刺激性欲的物质成分,它们都属于典型的安慰剂。这些东西之所以曾经有效果,完全是因为当事人确信无疑,他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当然,反过来说,这种安慰剂效应倒属于纯粹的“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变化来治病,但它们显然不是心理咨询界要推广的心理治疗。

  即使排除了上述种种可能,一种疗法是否有效,也必须要拿出统计数字才行。许多卖假药的宣传文章都会给你举具体的病例。里面的张三、李四不仅身份清楚,有的甚至标注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大有“不信你自己去打听”的架势。然而,你只要坚信以统计学结论为主,这些个案就变得一钱不值———肯定有人买彩票能中奖,但不等于我买了就中奖。一种疗法没有百分之几十的有效率,怎么能值得掏腰包。最后,即使上述种种检验都过关,还要考虑这种疗法的副作用。而许多副作用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现。“达利陀迈”(反应停)就是经典个案。这种药可以催眠,可以制止妊娠呕吐,结果推向市场后产生了许多畸胎。现在的摇头丸,最初就被当成精神类药物。有这些前车之鉴,在有严格医药管理的西方国家,一种新药没个十年八年的追访是不允许上市的。疗法也是如此。像拔罐、刮痧这些技术,怎么看都比“话疗”更像“疗法”,但仍然不能登医学的大雅之堂,只能作为非医学技术,在其他场合提供服务。现代医学产生以前,人类曾经有过许多传统药方。就是现在也有不少民间偏方存在。它们或者是混淆了自愈能力和药效;或者是混淆了环境因素与药效;或者是混淆了安慰剂效果与药效;或者没有大面积统计结果来支持;或者真有效果,但没有考肯定有人买彩票能中奖,但不等于我买了就中奖。虑到副作用。我们也可以用这么严格的程序来衡量所有的“心理疗法”:许多心理疾病本来就能自愈;环境在心理疾病形成和变化中占重要位置,病情好转来源于生活环境变化;即使不开药,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就是“安慰剂”;即使真有效果,如果咨客对咨询师产生依赖,算不算副作用?

       显然,没有一种心理疗法可以经受如此严格的检验,甚至,它们有意无意地逃避这种严格检验。然而,公众却不会轻易地相信一种“疗法”,毕竟他们是付费的一方。一种新医术从国外引进,如果真有效,靠着口碑相传,几年就可以立住脚跟。然而,上述这些心理疗法在中国赢得过口碑吗?无法通过实效来赢得口碑,只怪中国人观念落后,不能接受新鲜事物,那又有什么用处呢?讲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否定一些心理咨询工作确实有效。比如说,一个人心情不佳,经过另一个人的劝说,解开心结,满意离开。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把人们平时劝慰他人的方法提炼一下,可以总结出比较高效的方法。但是,它就因此应该称为“治疗”吗?通过谈话,改变了他人的思想,这不就是一种教育吗?只不过教育的内容改成心理学。为什么要称为“谈话疗法”或者“认知疗法”呢?现实中的心理咨询有三大类型———医学模式、教育模式、社会工作模式。但是,医学模式心理咨询拥有话语权,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都是由心理医生创立的。而在中国,医学式的心理咨询更是完全统治了话语权。这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体现得很清楚:这套上下两册的教材中,上册是基础知识,下册是工作方法。

       在下册里出现的完全是“心理疾病治疗法”。这给许多刚刚接触心理学的朋友带来极深的误解,以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治疗心理疾病”。甚至,许多朋友接触我的第一句话,就问我是不是“心理咨询师”。他们无法想象一个心理学工作者除了治疗“心理疾病”还能做什么。由于医院派完全垄断了心理咨询话语权,他们首先把各种心理问题都称为 “病”,于是,能够解决病的方法,顺理成章就成了“疗法”。实际上,许多心理咨询术  自称为“疗法”,一直有可疑之处。它们更像是“教法”。A.从弗洛伊德开始,心理咨询的目标就被认为是引导咨客完成他未完成的成长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咨客的成长被“固着”在人生较早的某个阶段,没有随着年纪的增加而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以“成长”而不是“病愈”为心理咨询的目标,这不正是一种教育吗?B.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法来培训新的精神分析师,其他一些流派也有这样的做法,这不正说明它们都是教育方法吗?难道医生们为了学会开刀,要先请医学院的老师在自己身上开刀吗?C.在“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中,咨客被改变的不是生理现象,而是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这不都是教育的范围吗?

      其中,认知疗法总结了大量的“错误认知”,包括应该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完美。希望让每个人都喜欢我。问题不能马上解决就会令我不安。人与人之间不能有任何矛盾。认知心理派咨询师认为,必须改变咨客这些错误认知,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然而,如果把相反的正确理念在中小学课堂上普遍讲给下一代,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就确定正确的生活理念,不是更有效率吗?D.相当一部分心理咨询专家本来就反对将他们的方法视为“疗法”。森田正马就不认为他创立的方法是疗法,只是针对“森田神经质人格”的一种教育。罗杰斯在谈到会心团体时也说过,这种团体的确有促进“成长”的功效,如此就避掉了“治疗” 这个词。(参考文献8,第118页)人们迟迟没有将这些指向行为改变和思想改变的技能体系称之为“教法”,还因为社会各界对什么是教育带有偏见。对于教育目的而言,教育学里有“课程中心论” 和“学生中心论”的区别。“课程中心论”把作为科学知识和社会文化载体的课程作为核心内容,教育目的就是向后代传授这些课程,就是教一系列知识或者技能。“学生中心论”则完全相反,以促进学生心身发展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简单地讲,这就是以“教书”为中心,还是以“育人”为中心的争论。对于今天的教育学家来说,“学生中心论”是比“课程中心论”更高级的教育理念,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教育学家不否认“教书”的价值,但认为“教书”只是“育人”的手段。  然而,理念归理念,现实中的学校教育仍然围绕着“课程中心论”运转。

       外界看到的就是一套套教材。它们规定了老师应该教什么,教多少,用多长时间去教。不管什么样的教师,不管什么情况的学生,必须完成这些标准化的课程。甚至,心理学教育本身都是按照课程中心论组织起来的。无论是高校里的心理学教育,还是面向社会的心理咨询师班,无不以一套标准化教材为核心。老师不能超出它的范围讲自己的东西,学生要想拿本本,更是不能超过它的范围。前面说过,现代心理咨询是由一群医生建立起来的。在他们眼里,师生双方围着一套教材转,这才是教育。而一个人用某种方法引导另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行为方法,当然不是教育,只能叫治疗了。事实上,如果以学生中心论,以“育人”为教育目的,那么相当多的心理咨询方法本身就是教育法,是在现有学校教育体制之外发展出来的特殊的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12-11-14 0:24:42 阅读:2332次 来源:原创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
>连锁机构 |


友情链接 |   传媒交流论坛    招生培训网    南平商业网    网购论坛    济南心理咨询    太原学生心理咨询    太原心理咨询    成向东的新浪博客 

公司地址:总部:山西省太原市长风西街千峰南路口丽景苑5号楼5单元1902 分部:郑州市意大利国际大厦A座505室
电话:0351-6113738 13038081294   邮编:030021 邮箱:692181294@qq.com   技术支持:世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09太原圆成心理咨询中心 婚恋心理咨询 山西太原心理咨询师 山西太原婚姻心理咨询 太原心理医生 成向东 All Rights Reserved.

扫描二维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