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健康心理咨询
         焦虑
         失眠
         强迫
         抑郁
         恐惧
         易激惹
         疑病
         自卑
         人格障碍
         洁癖
         人格障碍
         其他心理问题
         应激性精神障碍
  1.2002年初,创始人成向东老师首先创立了成向东工作室,专心致力于研究心理咨询。   2.随着时间的积累,投身于咨询行业的人数的增多,成向东老师带领一批年轻且志趣相投的心理咨询师,与2009年创办了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3.在太原...
   母亲和儿子的乱轮
   太原心理咨询:性文化...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性...
   考试前身心健康状况测...
   太原心理测试:测一测...
   他不是“流氓滋扰者”...
   心理咨询测试:你是爱...
   当你梦到这12个梦,别忽略了这背后的象征意义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丈夫犯“事”
   太原圆成心理案例:总爱发牢骚
   心理咨询案例:典型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案例:女性遇到性骚扰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为了让孩子属马,宁愿剖腹产
强迫   返回首页 > 心理咨询
 
 
太原心理医生谈强迫症的诊断
      有些正常行为模式应区别于强迫症。孩子们的动作常带有做作和重复的性质。例如,独脚左右交替各跳一定的次数、上下楼梯总是一只手在扶手上擦过不离开、在街边走时一路上遇见电线杆或树就必须用手摸触一下、走路时避免踩砖缝或隔一块砖走步等,这些都可视为游戏行为。一般的说,从重复中感到愉快或满意的活动都不是强迫症。仪式行为在少年中是常见的,前面引述的 Greenacre的研究可以说明这一点。强迫性仪式化不是屈从于强迫症状,便是为了对抗强迫症状,而正常少年人的仪式行为只是为了“好玩”。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定程序并不一定有什么特殊价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甚至不同生活风格的人,这种程序可以大不相同。它们的好处是,遵循一定的程序久而久之成为习惯,意志的抉择和行动中的紧张可以下降到最低限度,从而节省了精力而效率得以提高。强迫症者个人的清规戒律不但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严重降低了效率。仪式是社会或群体认可的,有认的象征意义,起着社会凝聚的作用。强迫症病人的仪式化是病人给自己规定的,它在一般人的眼里显得特殊而没有必要。个正常人也许讨厌某种仪式或习惯,但还是照章办事,这是心理外的冲突。强迫症是一种心理内的冲突(简称心理冲突),他强迫自己做自认不应该的事,并没有来自社会的直接要求,即使强迫动作能暂时减轻一些精神紧张,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是非常得不偿失的,因而是典型的神经症性行为。患病多年的强追症病人整天沉溺于各种强迫性仪式化活动之中,可以没有什么痛普。但病人形同残废,什么正经事也干不了,病态性质是明显的。强迫性神经症与强迫人格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代偿良好的强迫人格者没有什么痛苦,甚至自我感觉不错,工作效率高。代偿失调的强迫人格者有过分的强求,甚至达到苛求和自我折磨的地步。完美主义者尽管过分认真,但并不乏有效行动,也能在看到成绩时感到满意和欣喜。一旦代偿失调,完全留在观念阶段,穷思竭虑,犹豫不决,几乎没有任何有效行动,病人散性失调跟限于个别强迫症状的病人表现是不同的,但这只是两个极端,各种中间过渡形式都是可能的。临床工作在于评定代偿失调的弥散程度。
     行为的强迫性( compulsiveness)既包含有自我强迫的体验,也有意识地抵抗自我强迫的体验。冲动性( impulsivity)与此不同,它来得突然,事先完全没有关于目的的思考,更想不到后果,且冲动性的迅速发生伴随着精神紧张的急剧增长,而一且变成行动则马上有轻松下来的强烈快感。快感主要来自行动本身面不是行动所达到的目的或在环境中引起的客观效应。因此,强迫性和冲动性不能混为一谈。
脑器质性疾病(脑炎、脑外伤、脑肿瘤、慢性中毒、老年性脑退变等)可有强制现象,这是瞬间发作性伴有不快的强烈的不随意体验,常反复发生,伴有或不伴有肌肉活动。病人并不把它视为异己意志所致,不同于精神分裂症的异己体验。脑器质性病人和老年人可有行为僵化的特点,但没有强迫人格的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等体验;相反,他们往往自认为完全正当且十分固执。强迫性缓慢应与木僵状态相区别,前者有强迫症的特征性思考活动(尽管没有明显焦虑),后者却没有强迫观念与妄想的区别,大多数情况下是容易的,有无症状自知力是鉴别的要点。强迫症病人不相信自己,妄想病人对自己的信念却坚信不疑。强迫症病人是自己跟自己作对,妄想病人的防卫和进攻都是针对别人的。
     但是,长期存在的强迫观念有时逐渐向妄想转变,开始是批判力的削弱,后来完全消失,对歪曲的想法确信不疑。N.L.G
oleson(1966)分析396例强迫性神经症病人,发现其中有21例(5.3%)发生了强迫观念向妄想的转变。据A. Black(1974)的文献复习,从1935年E. Rudin到1968年C.M. Rosenberg共9篇报告,总共追踪794例强迫性神经症(最短1~4年,最长15~34年),有27例最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占3.4%)。LRo(1957)研究了4年之中住入英国两所医院( Betham Royal和
Maudsley)的848名精神分裂症,发现其中30人(3.5%)当时存在或既往有过强迫症状。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强追性神经症与精神分裂症二者之间事实上的联系大致如此,不论理论上的说明究竞为何。
      A. Lewis(1936)说过:“令人惊异的不是某些强迫症变成了精神分裂症,而是这种转变为什么如此少见。人们想象,从感到必须跟不是自己情愿的想法作斗争,到相信这些想法是外力所强加的,一定相去不远。然而,病人却很少作出这种投射。”看来,说强迫性神经症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是很难讲得通的,因为即使强迫观念变成了妄想,也并不等于强追性神经症变成了精神分裂症,更何况这种症状的改变很少见强迫性神经症在童年少见。如果确实发生了,症状和成人样,不难诊断。L. Berman(1942)分析某儿童精神科住院病人3050例,其中62例被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但经仔细研究,只有6例是真正的强迫性神经症。L.Jud(1965)检查12岁以下的门诊和住院病人405人,其中34人被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但只有5人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J. Pollitt(41956)报告,成年人以强追症求治于医生的,只有5%起病于10岁以前。与童年相反,老年人强迫现象相当常见,但几乎都是中年甚至青年时起病的。老年期首次出现强迫症是罕见的。强迫症状到了老年都有所减轻,一般不再找医生,除非心情抑郁使强迫症状变得难以忍受。找医生的老年强迫症者都有抑郁。
发布时间:2021-4-4 21:49:01 阅读:977次 来源:原创
 

扫描二维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