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健康心理咨询
         焦虑
         失眠
         强迫
         抑郁
         恐惧
         易激惹
         疑病
         自卑
         人格障碍
         洁癖
         人格障碍
         其他心理问题
         应激性精神障碍
  1.2002年初,创始人成向东老师首先创立了成向东工作室,专心致力于研究心理咨询。   2.随着时间的积累,投身于咨询行业的人数的增多,成向东老师带领一批年轻且志趣相投的心理咨询师,与2009年创办了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3.在太原...
   母亲和儿子的乱轮
   太原心理咨询:性文化...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性...
   考试前身心健康状况测...
   太原心理测试:测一测...
   他不是“流氓滋扰者”...
   心理咨询测试:你是爱...
   当你梦到这12个梦,别忽略了这背后的象征意义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丈夫犯“事”
   太原圆成心理案例:总爱发牢骚
   心理咨询案例:典型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案例:女性遇到性骚扰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为了让孩子属马,宁愿剖腹产
强迫   返回首页 > 心理咨询
 
 
强迫症与抑郁症关系
   强追症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联系,这是早就知道的事实。近来,抗抑郁药治疗强迫症取得明显效果,更激发了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很多曾对抑郁症进行过仔细的临床分析,发现61例抑郁症病人中13人(21%)有强迫症。文献复习使他注意到, Maudsley(1895)把强迫症看做情感障碍的一种变异形式。E. Stengel(1945)发现,周期性的抑郁发作可以表现为突出的强迫症状,以致抑郁症被忽视。他认为,这些被误诊为强迫性神经症的病例实际上是抑郁症,理由是周期性和间歇期完全正常也有类似观察,他们指出,周期性的强迫性障碍尽管少见,但这种病例无疑表明强迫症与情感性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F.W. Brown(1942)还发现,强迫症病人父母中8%、同胞中2%患有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这跟焦虑症、歇斯底里以及正常对照组比起来,患病率要显著地高。这从家族遗传方面提供了证据,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着联系。
    TR.Isel(1984)指出,应该将思维反刍区别于真正的强迫症。思维反刍集中于过去的事,病人并不特别加以意识的抵抗,它往往表现为后悔:“要是我过去不怎样怎样”。真正的强迫观念指向未来,意识的抵抗明显,往往表现为对未来的担心:“我怕我会怎样怎样”。与此相联系,精神病学家区分了原发和继发,强迫症和抑郁症何者出现在先何者便是原发,而后出现者为继发。 Insel观察到,原发性强迫症的起病年龄比抑郁症者年轻。的追踪研究发现,强迫性神经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抑郁
则发现,作为强迫症的心情基础的是抑郁和易激惹,而不是焦虑。心情与仪式化行为密切相联系,互相影响,如果帮助病人简化仪式,病人的心情往往好转
Kendell(1970)用 Leyton强迫症问卷检查住院抑郁病人,发现抑郁期及恢复期强迫症评分都增高。对比之下,躁狂状态下则评分很低。 Videbech(1975)发现,抑郁病人兼有强迫症状者病前多有强迫人格。他还发现,激越性抑郁者强迫症状多见,而迟滞性抑郁者强迫症状少见。 Vaughan(1976)对激越和迟滞两型抑郁的观察也有同样的发现。
     对大量抑郁精神病人(398例)的强迫症进行了追踪分析。总的说,31%抑郁病人出现了强追症。在这些有强迫症的病人中,病前强追人格、父母的强迫人格以及核心性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有强迫症的抑郁病人自杀未遂的发生率比没有强迫症的抑郁病人低6.6倍,尽管两组病人的绝望感并无显著差异。 Gittleson认为,强迫症状似乎有保护作用。过去没有强迫症历史者,抑郁症病后出现强迫症状的频率是25%。有趣的是,原来患强迫症者,25%在患抑郁症后强迫症状消失。
Welner等(1976)对强迫症病人与他们并发的抑郁之间的关系进行追踪分析。共150例强迫症,其中30例没有抑郁,77例同时或在强迫症后出现抑郁,43例先有抑郁后有强迫症。先有强迫症者多为慢性,预后不良。反之,先有抑郁症后出现强迫症者,预后要好得多。一部分病人强迫症带有发作性,预后良好。Insel(1981)报告,强迫性神经症病人将近一半过去有重症抑郁的历史。 Coryell(1981)报告,出院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者,27%符合 Feighner原发性抑郁的诊断标准。强迫症与原发性抑郁配对,发现同胞数、排行、15岁前丧亲这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强迫症者的家族中躁狂或抑郁者占4.6%(原发性抑郁为20.9%)。用苯乙肼治疗一例慢性强迫症,效果很好。这大概是抗抑郁药治疗强迫症的最早报告。接着,Jain等1970)用此药治疗2例强追症,也有效。这些早期报告病例太少,又无双盲对照,很难作出一般性结论。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有双盲对照的治疗研究一个接一个出现,例如 Thorn等(1980)、 Marks等(1980)、 Montgomery等等等。结果大同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氯丙咪嗪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有效,显著好转率为122/。
(2)氯丙咪嗪的疗效优于其他抗抑郁药。
(3)氯丙咪嗪对原发性强迫现象和继发性仪式化行为都有效。
(4)一般需服药4周左右才有显效,出现充分疗效需服药812周。剂量与一般治疗抑郁症相同,即日量100~300mg。强追症是公认的难治病,如今取得这样好的疗效,确实令人鼓舞。当然,氯丙咪嗪只能控制症状,并不能治愈神经症。服药产生疗效时病人的典型体验是,强迫现象仍然存在,只是感到不碍事、不难受而容易控制了。
氯丙咪嗪治疗的最大局限性是疗效不持久。据Isel(1981所有病人在停药后一个月全都复发了。 M. Asberg等(1982)认为延长服药时间可以防止复发。另一件麻烦事是,长期服用氯丙咪嗪副作用相当讨厌,如嗜睡、便秘、性功能障碍(快感缺乏)、体重增加等。有些病人由于副作用难受不能容忍而自动停药。氯丙咪嗪治疗有效引起了一个问题:强迫症是不是抑郁症的一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一度被视为内源性抑郁所特有的生物学标志在强迫症病人身上也多见,如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睡眠期的特殊脑电变化等,并且与强迫症病人有无抑郁心情无关。

    但是,临床精神病学并不会由于一些非特异性的生物学发现而改变它的系统的。情况很清楚,纯粹的强迫性神经症与內源性抑郁毕竟在若干根本方面大不相同。除非还有更多的证据或更特殊的生物学发现,否则把强迫症视为抑郁症的一种形式,现在还不能被大家所接受。二者的重大差异至少有:①抑郁症是一种发作性的( episodic)障碍,强迫症的典型形式是慢性的;②电体克对内源性抑郁有效,却对强迫症无效;③抑郁症与躁狂症属于个临床实体,而强迫症却跟躁狂沾不上边;④强迫症与人格结构有直接联系,抑郁症却与任何一种人格都没有显著相关。

发布时间:2021-6-27 17:48:51 阅读:778次 来源:原创
 

扫描二维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