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健康心理咨询
         焦虑
         失眠
         强迫
         抑郁
         恐惧
         易激惹
         疑病
         自卑
         人格障碍
         洁癖
         人格障碍
         其他心理问题
         应激性精神障碍
  1.2002年初,创始人成向东老师首先创立了成向东工作室,专心致力于研究心理咨询。   2.随着时间的积累,投身于咨询行业的人数的增多,成向东老师带领一批年轻且志趣相投的心理咨询师,与2009年创办了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3.在太原...
   母亲和儿子的乱轮
   太原心理咨询:性文化...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性...
   考试前身心健康状况测...
   太原心理测试:测一测...
   他不是“流氓滋扰者”...
   心理咨询测试:你是爱...
   当你梦到这12个梦,别忽略了这背后的象征意义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丈夫犯“事”
   太原圆成心理案例:总爱发牢骚
   心理咨询案例:典型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案例:女性遇到性骚扰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为了让孩子属马,宁愿剖腹产
人格障碍   返回首页 > 心理咨询
 
 
双重人格的正确引导

    弗洛伊德曾把自我和本我的关系比作骑马的人和他的马之间的关系,认为马提供了运动的力量,而骑马人则具有决定方向和指导他那有力的坐骑的大权。但也有时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形:骑马人必须得按马自己所要去的方向来指导他的马。当欲望、感情战胜了理智,自我虽然享受到了快感,但又会因自我同时受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三个严厉的主人管束,“它感到自己在三个方面被包围了,受到三种危险的恐吓。如果它难以忍受其压力,它就会产生焦虑作为反应”。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了一种机能,用一定的方式调解冲突,缓和三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能够允许,超我可以接受,本我又能有满足感。这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对于个体来说,不会采用所有可能的防御机制,而只会有选择地采用其中的某些机制,这些机制就可能在其自我中固定下来。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下述几种。

(1)压抑。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冲动、欲望被抑制,但被压抑的冲动与欲望并未消失,仍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寻求满足。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

(4)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刺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境。

(5)固执。心理未完全成熟(如一成人害怕担负起工作和家庭的责任,心理发展停滞在青少年水平)。

(6)升华。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如将攻击性的欲望转化为竞技场上的拼搏)。

(7)置换。因某事物而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移到另一对象上去了(找个“替罪羊”发一通火是最常见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8)抵消。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自己的真实感情(如儿童以责骂桌子碰疼了自己的手的方式抵消由疼痛引起的不快)。

(9)反向形成。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的相反的行为(如闯了祸的员工当上司追究责任时,会随口说“不是我干的”)。

这九种心理防御机制虽然不全面,并且也不可能在每个人身上同时表现出来,但足以说明,人格的构成及其作用是极其复杂的。

       为了使构成人格的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达到均衡、协调,弗洛伊德从人格各构成成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出发,进一步说明人格动力及健康人格的标准。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职责主要是监督和控制自我,可分为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和良心,以及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三种职能;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只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有限的表现。本我是求生存的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主体按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而自我对上按超我的要求去做,对下吸取本我的动力,调整其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对内调节心理的平衡。弗洛伊德认为健康人格的形成,关键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在这种人格动力学的关系中得到平衡。从人格的定义、人格的构成及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等基本理论可以看出,由于人的内心深处同时存在着本能的欲望,已经转化为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准则或规范,以及崇高的道德或人格理想,面对生存的压力和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每个人都不可能把隐藏在内心的真实的自我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别人,而是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选择相应的心理防御机制,导致人的外在表象与真实的自我有较大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双重人格”,或人格的两重性。

        由此可见,人具有双重人格是个普遍现象。在一个人身上,往往崇高与卑劣共存,坚强与怯懦同在,真诚与虚伪并行。至真至善,脱离凡尘的理想化的一重人格,除了赤条条来到人世的婴儿和智商低于的白痴,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言行,时时处处都保持一致,但是必须倡导内方外圆、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等无害的双重人格,摒弃虚伪狡诈、口蜜腹剑、言而无信等有害的双重人格。

     在此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让正确的价值观在自己的头脑中扎根,让自己的言行与正确的价值观尽量保持一致,形成弘扬善念,抑止恶念,以善念促善行,以善行固善念的良性循环的健康人格。要加强学习和社会实践,努力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增加自己的“定力”,防止错误的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和以虚伪的言行掩盖其内心的丑陋,形成扭曲的人格。

发布时间:2012-12-23 13:37:56 阅读:1575次 来源:
 

扫描二维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